【引言】
你是否知道,近年来有不少令人咋舌的现象,我们熟悉的大型央企居然在悄悄“失血”?以中国电信为例,这家被许多人视为“铁饭碗代名词”的国企,竟然在某些部门出现员工主动辞职的情况。更令人费解的是,这些辞职人员并非混日子的闲散员工,而是一些专业能力极强、曾被寄予厚望的骨干力量。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离开?是企业内部出现了哪些问题,还是这些年轻人的职场胃口变得太难伺候?这是一场值得我们深挖的“职场真相秀”。
【第一高潮】
中国电信的“人才流失”现象,背后其实隐藏着诸多的矛盾。在一些岗位,人才错配和个人价值被严重忽视已不是什么秘密。这种看似小问题的状况,却可能成为压垮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。曾有一位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电信员工,原本踌躇满志地希望能在技术开发方面一展拳脚,结果却被调去“摆摊卖卡”。是的,没听错!由工程师变身营销员,他从“敲代码”的理工男变成了“路边喊”的推销员——这种转换让人哭笑不得。
更糟糕的是,还有不少老员工也遇到了类似的“被错配”现象。例如,一个从事技术管理的资深员工,突然被要求加入到一线的营销团队,连日加班完成哪怕一张卡的指标。试问,通过这些操作真的能够留住人才吗?又真的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?是不是有种“怎么都怪怪的”的感觉?
【发展过程】
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“逼着员工离职”的情况?归根到底,离不开两点:考核制度的压力和市场局面的困境。
首先,咱们来聊聊考核制度。据一些离职员工爆料,中国电信的营销指标硬得可怕。无论你以前是研究宽带技术的博士还是管理后台系统的工程师,只要你被调至一线岗位,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务量:新开手机卡、推广宽带业务、销售云产品……而且这些指标每周、每月都会更新。有意思的是,现如今谁还没有几张手机卡?要卖出任务指标,只怕最后得自己掏腰包才能完成。这就像是在打一场没有胜利机会的仗,再热血的人也会打退堂鼓。
至于市场困境,这其实是整个通信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。以手机卡和宽带为例,基本上早已呈现饱和状态,谁家没个现成的账号?至于更高阶的云产品推广,对普通员工而言简直天方夜谭。矛盾点在于,上级可能对这些困境“心知肚明”,但由于考核逻辑沿用老套路,员工却被迫顶着高压完成不可能的任务。许多人说得很直接:“想拍拍屁股走人,不是因为我不适应,是因为企业不让我好好适应。”
普通员工的感受往往最直接。一位销售人员在匿名采访中说:“我明明学的是技术,但现在成天想着拉客户、推套餐。既觉得别扭,也感到无力。”对他们来说,简单地把锅甩给年轻人显然无济于事,企业本身需要进行深度反思。
【第一低潮】
当然,也不能一味地指责企业,这些问题看似棘手,但是否真如一些声音所说,“企业彻底放弃了员工”?答案或许没这么绝对。
从数据上看,近年来中国电信也在努力优化内部职能,试图通过转型升级来平衡技术研发与前端营销的关系。例如,企业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型技术项目,试图招揽业界人才,同时也给予了员工不少自主学习的机会。这些努力在纸面上听起来还是挺不错的。可一旦联系到实际操作,问题就来了:一线员工哪有时间去学习新技能?他们的时间基本都用在“完成指标”的途中。
再说,这些纸面努力更多是针对高端技术岗位的员工。对于基层员工来说,转型成了口号,本质还是对指标无止境的苛求。去完成一张手机卡的销售任务,对于一个外卖小哥可能只需动动嘴皮子,但却夺走了很多电信工程师真正创新的时间和动力。老问题没有真正解决,新计划又让人摸不着头脑,这种“卡在中间不进不退”的状态,其实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更大。
【第二高潮】
就在大家以为问题一目了然的时候,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水面——这些考核制度其实是有“策略”的,甚至可以说是“别有用心”。
据了解,一些基层管理者为了避免企业内部的直接裁员风险,往往通过提高销售压力等间接方式“劝退”员工。尤其对于岗位价值难以量化的人才,例如后台技术支持、数据运营,很多人由于绩效低下、完不成任务指标,就会主动辞职。这是一种变相裁员的套路:企业既能省去动用裁员赔偿的成本,又能完成“优化组织架构”的目标。简单来说,“考核压力”不是企业低效的意外,而是一种“温水煮青蛙”的策略。
这一消息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之后,也引起了广泛探讨。一些员工感到愤怒:“我真没想到,我们这些被调岗的员工,居然一开始就被放在了‘待辞退’的名单。”确实,能否坚持工作似乎已不是能力的问题,而是你是否愿意接受这种“生存游戏”的问题。
【第二低潮】
看到这里,你也许以为企业的管理层会吸取教训,开始调整考核规则,但事实并没这么简单。尽管网络舆论开始站在员工的角度发声,但企业管理层对这些声音大多采取回避态度。甚至有内部员工反映,一些地区分公司还在加大力度考核任务指标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一方面,企业管理者长期以来的固化思维导致他们不愿冒险进行大规模整改;另一方面,企业背负的盈利压力也让管理层进退维谷。不推销售压力,利润无法增长;继续推,又会导致离职人数持续攀升——这是一道无解的死循环。最终的结果大概率是“旧病未愈,又添新伤”。
在此背景下,那些留守的员工只能选择更加高强度的工作节奏,从而迎来更大的身心俱疲。而那些被“劝退”的员工选择离开后,也未必能在其他地方实现职业理想。于是,电信行业内部开始形成一种“躺平文化”,当下属都在消极应付时,企业的未来可想而知。
【写在最后】
不得不承认,市场环境的演变对于企业的挑战是巨大的,但无论如何,“治病”的前提是找到病因。如果中国电信等企业的管理者仅仅以“考核无力”的表面问题简单归类,而忽略了背后隐藏的“价值错配”和“管理僵化”的根本症结,那即便再怎么给员工做思想工作,也无济于事。一个员工离职走向另一个岗位可能是“个人选择”,但无数员工离职却说明了组织本身存在深层问题。
同样的道理值得反思:为什么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留在国企?这真的是年轻人太功利了吗?还是企业给不出什么奋斗价值?
【小编想问】
你觉得是谁的问题?中国电信考核任务指标太过分,逼得年轻人纷纷离开,还是年轻人太挑剔,以至于连铁饭碗都不想端了?年轻人是否真有能力拒绝“苛刻”的职场文化,还是全球化竞争的巨大洪流,终究没能给他们太多选择?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!
九五配资-炒股杠杆app-全国股票配资公司-正规股票配资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